孕期抑郁症概况 | |
---|---|
发病率 | 约10的孕妇会经历抑郁发作,还有16会出现自限性抑郁反应(未达到抑郁发作的程度和时间要求,且可以自行恢复) |
复发风险 | 既往有抑郁发作史(无论是怀孕期间还是产后)的女性,在孕期或产后再次发作的风险比较高,双相情感障碍女性患者的风险尤其高 |
对胎儿影响 | 母亲的精神健康会影响胎儿健康和儿童发育,既往称抑郁障碍可能增加自发流产、低出生体重、早产等风险,但证据不足尚不能明确 |
孕期抑郁症治疗方法 | |
---|---|
心理治疗 |
|
支持性疗法 | 家人、朋友和社区支持网络为孕妇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帮助她们应对压力和焦虑 |
健康生活方式 |
|
综合治疗 | 对于严重的孕期抑郁症,可能需要结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支持性疗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
孕期抑郁症药物治疗 | ||
---|---|---|
药物类型 | 常用药物 | 特点及注意事项 |
选择性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 | 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等 |
|
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 | 文拉法辛、伏沙拉汀等 | 主要调节去甲肾上腺素和5 - 羟色胺的水平,对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性数据相对较少,使用时需要仔细权衡利弊 |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 | 氯米帕明、阿米替林、去甲替林、氯丙咪嗪等 |
|
其他 | 米氮平、SNRIs类药物等 | SNRIs类药物和米氮平可能与发生自然流产有关 |
孕期抑郁症治疗注意事项 | |
---|---|
遵循医嘱 | 孕期抑郁症的治疗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监测和调整 |
全面评估 | 在考虑药物治疗之前,医生会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评估疾病的严重性、孕妇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胎儿的风险 |
重视综合治疗 | 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也被认为是孕期抑郁症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
术语解释:
- 选择性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一类新型的抗抑郁药物,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5 - 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5 - 羟色胺的浓度,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 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主要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 - 羟色胺的再摄取,升高突触间隙这两种神经递质的浓度来发挥抗抑郁作用
-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是早期使用的抗抑郁药物,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 - 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中这两种神经递质的浓度,达到抗抑郁的目的,但副作用相对较多
-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
- 支持性心理治疗:是一种以提供支持为主要内容的心理治疗方法,治疗师通过倾听、理解、安慰、鼓励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压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