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 详情 |
---|---|
出处 | 明·《古今医统大全》,《仁斋直指》卷十一也有记载 |
组成 |
1. 当归身、生地黄、熟地黄、茯神各一钱(各3克),人参、麦门冬各一钱半(各4.5克),五味子十五粒(4克),柏子仁、酸枣仁各八分(各3克),炙甘草四分(1.5克) 2. 医级卷八原方组成:人参、黄耆、茯苓、茯神、当归、川芎、柏子仁、枣仁、远志、甘草 |
用法 | 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
功效 | 养血滋阴,宁心安神;心气不足,神志不安(医级卷八原方功效) |
主治 | 主治血虚之神失所养,失眠心悸,舌质淡红苔白少津,脉细数;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神经症、产后抑郁症等病症;痰火扰神所致的意识障碍禁用;临床报道可用来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原发性低血压、病毒性心肌炎等 |
作用机制 |
1. 通过调节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网络,改善心肌细胞代谢,增强心肌收缩力,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2.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养心汤中的多种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心律失常等作用,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临床应用 - 心血管疾病 |
1. 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 2.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肌缺血缺氧,减少心肌细胞损伤 3. 与西医药物相比,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优点,符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
临床应用 - 产后抑郁症 | 中药结合心理疗法治疗产后抑郁患者60例。治疗组采用养心汤加减并配合心理疏导,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和谷维素,并辅助每周2次支持性心理疗法,4周为1个疗程,每周访视1次。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抑郁程度具有均衡性(《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10期) |
临床应用 - 心律失常 | 养心汤加减为主治疗老年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29例 |
临床应用 - 抑郁症(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 | 选取2014年1 - 12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HAMD总分均≥18分,共入组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研究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疗程8周。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8周末研究组较对照组HAMD得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同时,研究组未出现一例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临床应用 - 抑郁症(联合盐酸舍曲林片) | 选取抑郁症患者70例,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养心汤加减联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对照组单用盐酸舍曲林片治疗,连续治疗8周,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使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治疗组HAMD评分在治疗1、2、4、6、8周后,分别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74.3%。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
临床应用 - 抑郁合并心肾亏虚型睡眠障碍 | 选择6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腹针疗法联合养心汤加减和常规口服药物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腹针疗法联合养心汤加减可有效缓解抑郁合并心肾亏虚型睡眠障碍,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临床疗效评价 |
1. 主要通过观察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来进行 2. 研究数据显示,养心汤在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肌缺血缺氧、缓解症状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3. 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与西医药物治疗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西医药物 |
术语解释: 1. 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可反映心脏的收缩功能。 2. SV:每搏输出量,指一次心搏中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 3. CC:心脏指数,是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能更准确地反映心脏泵血功能与人体代谢的关系。 4. CI:心排血指数,是在心脏泵血功能的基础上,考虑了体表面积的影响,用于评估心脏功能。 5. 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应用得为普遍的量表,用于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 6. TESS:药物不良反应量表,用于评定精神药物的副反应,帮助医生了解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