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类别 | 具体方法 | 适用症状 | 常用药物 | 注意事项 |
---|---|---|---|---|
药物治疗 | 解痉药 | 腹痛 | 抗胆碱药物、匹维溴铵、山莨菪碱、马来酸曲美布汀、美贝维林、阿尔维林、曲他维林、阿托品、颠茄片 | 遵循医嘱用药,避免自行用药 |
止泻药 | 腹泻 | 洛哌丁胺、地芬诺酯、复方地芬诺酯片、蒙脱石散、复方苯乙哌啶、水合铝镁、活性炭 | 洛哌丁胺或地芬诺酯不宜长期使用 | |
泻药 | 便秘 | 聚乙二醇、乳果糖、山梨醇、甲基纤维素、番泻叶、芦荟 | 根据自身情况酌情使用 | |
抗抑郁药 | 腹痛症状重且上述药物治疗无用,伴有明显精神症状;具有抑郁表现 | 阿米替林、帕罗西汀、黛力新、盐酸丁螺环酮片、盐酸舍曲林片、盐酸帕罗西汀、枸橼酸坦度螺酮、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舍曲林、文拉法辛 | 不同药物有不同禁忌人群,如肝功能不全者慎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闭角型青光眼、癫痫患者需谨慎使用帕罗西汀;哺乳期妇女服用帕罗西汀时应停止哺乳;孕妇及可能受孕的女性使用舍曲林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等 | |
肠道微生态制剂(益生菌) | 腹泻、腹胀、肠道菌群失调 | 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嗜酸性乳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整肠生)、酵母菌 | 按医嘱补充 | |
肠道不吸收的 | 非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 - |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
一般治疗 | 改善生活饮食环境 | 所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 - | 清淡饮食,避免食用有诱发因素的食物;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规律作息,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睡眠;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等情绪 |
心理治疗 | 多种心理疗法 | 症状严重而顽固,经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并发心理障碍,出现恐慌症、抑郁症等 | - | 可采取认知疗法、催眠疗法、生物反馈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疗法等 |
中医治疗 | 辨证治疗 | 肠易激综合征 | 根据病情,便秘用通便药,腹泻用健脾祛湿止泻药;对于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通过疏肝、健脾达到抗焦虑抑郁作用;可使用当归、柴胡、牡丹皮、香附子、云茯茶等中药 | 需专业中医辨证用药 |
术语解释: - 抗胆碱药物:能阻断胆碱受体,使乙酰胆碱不能与受体结合而呈现与拟胆碱药相反的作用,可用于缓解腹痛。 -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滞钙通道,使进入细胞内的钙总量减少,导致小动脉平滑肌松弛,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在胃肠道可作用于平滑肌,对腹痛有一定疗效。 - 溶积性缓泻剂:含有能吸收大量水分的纤维素,可使粪便软化,体积增加,促进肠蠕动和排便。 - 渗透性泻药:通过增加肠腔内渗透压,使水分进入肠腔,从而软化粪便,促进排便。 - 吸附剂:可保护肠道黏膜免受细菌和毒素的刺激,对轻症腹泻有效。 - 三环类抗抑郁药:是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主要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 - 羟色胺的再摄取,使突触间隙的递质浓度增高,促进突触传递功能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背景关联信息: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其发病与心理因素、肠道感染、食物因素、家庭遗传、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有关。患者常出现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并发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目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一般治疗、心理治疗和中医治疗等。近年来,小剂量抗抑郁药联合微生态制剂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