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 | 具体内容 |
---|---|
现状 | 全球约有3.5亿抑郁症患者,我国患病人数逐年递增,发病低龄化趋势显著。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5,《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其中一半左右患者为在校学生 |
成因 | 主要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通常认为环境因素是主因,如过大压力和缺失的爱,生长在父母均强势家庭的孩子易出现精神心理问题 |
治疗态度 | 抑郁症可防可治,及时察觉、干预很重要。应积极乐观对待,及时规范治疗,家属不用过分担心、讳疾忌医 |
治疗建议 |
|
自我调节 |
|
家庭陪伴 | 家人配合很重要,深入沟通,鼓励患者进行体育运动和社交活动,避免妄加评论 |
特殊情况治疗 |
|
特色治疗方案 |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推出“四位一体”综合性干预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经颅磁刺激治疗技术及规范化康复治疗 |
中医药治疗 | 半夏厚朴汤与栀子厚朴汤适用于抑郁伴有躯体化症状患者;八味除烦汤适用于青少年、职场人群等;解郁除烦胶囊具有多通道作用及抗抑郁焦虑效果,临床安全性高 |
专家推荐 | 《抑郁症治疗与管理的专家推荐意见(2022年)》对抑郁症筛查与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特殊人群治疗、管理、随访与监测等形成专家意见;根据41985位患者真实就诊评价及医生诊疗经验推荐4598位医生,如胡飞虎主治医师擅长抑郁症等疾病诊治和心理咨询 |
备注: - “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抗抑郁剂使用中的一线药物。 - 抑郁症一般可能有6个月的发病周期。 - 文中提到部分人群可通过日常规律作息、增加体育娱乐活动主动预防抑郁症发生。
术语解释: - 抗抑郁药: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帮助调节大脑神经递质,改善抑郁症状。 - 情感稳定剂:主要用于稳定情绪,防止情绪过度波动,常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 - 抗焦虑药:缓解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紧张、不安等症状。 - 镇静催眠药:帮助患者入睡,改善睡眠质量,常用于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 - 心理治疗:通过与专业心理医生交流,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缓解心理痛苦。 - 改良电休克治疗:通过电流刺激大脑,引发短暂的抽搐,以改善精神症状,常用于紧急情况。 - 经颅磁治疗:利用磁场刺激大脑神经细胞,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通过植入电极,向大脑特定区域发送电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 -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通过监测患者脑电活动,让患者了解自身生理状态,并通过训练学会自我调节。 - 经颅磁刺激治疗技术: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调节神经活动。 - 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一类常用的抗抑郁药物,通过抑制5 - 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大脑中5 - 羟色胺的浓度,从而改善抑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