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方法 | 具体类型 | 代表药物/方式 | 起效时间 | 治疗周期 | 治疗原理 | 效果特点 | 适用情况 |
---|---|---|---|---|---|---|---|
药物治疗 | 选择性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 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草酸艾司西肽普兰、氟西汀等 | 通常2周左右起效,1 - 3个月效果显著,个体有差异 | 以月计,可能1 - 3个月,甚至半年、数年 | 提高突触间隙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 | 效果较稳定,但起效有延迟 | 一般抑郁症患者 |
非选择性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 文拉法辛、度洛西汀、曲唑酮、阿戈美拉汀、伏硫西汀等 | 通常2周左右起效,1 - 3个月效果显著,个体有差异 | 以月计,可能1 - 3个月,甚至半年、数年 | 提高突触间隙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 | 效果较稳定,但起效有延迟 | 一般抑郁症患者 | |
心理治疗 | 认知行为疗法 | - | 效果因人而异 | 长程治疗可能数月甚至数年,通常每周1次 | 纠正抑郁症的负性自动化思维模式,建立合理的信念 | 辅助药物治疗,改善思维模式 | 配合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
手术治疗 | 微创手术 | - | 手术结束、麻醉醒后情绪即改善 | - | - | 立竿见影,症状改善彻底 | 对治疗见效速度要求高的患者 |
物理治疗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 - | 短时间内起效 | - | 全身麻醉下,电极将电流传递到大脑一侧,引起大脑电活动发作,影响大脑调节情绪的神经环路 | 疗效显著 | 部分重性抑郁症患者 |
快速经颅磁刺激治疗 | - | 可快速起效 | 一周五天可进行25 - 50次治疗 | 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磁场,透过颅骨进入大脑皮层,刺激情感神经环路关键节点的神经细胞,改变神经细胞兴奋性 | 新型无创、安全 | 重性抑郁症患者 | |
小分子化合物治疗 | 小分子化合物ZZL - 7 | ZZL - 7 | 2小时快速起效 | - | - | 快速起效且无不良副作用 | 未来可能用于抑郁症治疗 |
备注: 1. 抑郁症治疗的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起效时间和治疗周期仅供参考。 2. 药物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等调整药量。 3. 对于发作的抑郁症,经过及时心理和药物治疗,大概8 - 12周可临床治愈;再次发作或第三次复发,可能需治疗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建议长期维持治疗。 4. 传统经颅磁刺激治疗持续周期长,通常每日一次,每次20 - 30分钟,10 - 20次左右见疗效;优化参数后的快速经颅磁刺激治疗可快速起效。
专业术语解释: 1. 选择性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一类抗抑郁药物,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5 - 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中5 - 羟色胺的浓度,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2. 非选择性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同样是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与选择性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似,但作用范围可能更广。 3. 认知行为疗法: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关注患者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通过改变负性的思维和行为来缓解抑郁症状。 4.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电流刺激大脑,影响神经环路,改善情绪。 5. 快速经颅磁刺激治疗: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磁场刺激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改变其兴奋性,达到治疗抑郁的目的。 6. 小分子化合物ZZL - 7:我国科学家发现的一种具有快速抗抑郁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