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 详情 |
---|---|
抑郁症概述 |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给患者带来严重身心困扰。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
病因 | 病因复杂,包括:1. 生物学因素:神经递质失衡、遗传基因等;2. 心理学因素:个性特征、认知模式、应对方式等;3. 社会学因素:家庭、工作和生活环境等。 |
症状 | 1. 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精力下降;2. 其他症状: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等)、食欲减退或暴饮暴食、自卑自责无价值感、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紧张恐惧、严重时可能有自杀观念或行为。 |
治疗模式 | 普遍认可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相结合。1. 药物治疗:药物包括选择性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类抗抑郁剂等,能调节大脑神经递质平衡,缓解焦虑和沮丧感,但单纯依赖药物不能彻底解决问题;2. 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CBT)等,改变患者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帮助建立积极生活方式和应对策略。综合治疗模式能更好改善抑郁状况。 |
效果评估及持续关注 | 1. 效果评估:通过定期评估患者情绪状态、生活质量和社交功能等指标衡量治疗效果,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提供心理支持;2. 持续关注:抑郁可能复发或反复发作,治疗结束后需对患者长期跟踪观察,咨询师要与患者保持联系,及时回应困惑或情感波动。 |
其他辅助手段 | 运动、艺术创作、团体活动等,可帮助患者减轻压力、发泄情绪和促进社交互动,提升心理状态,增强治疗积极性。 |
治疗注意事项 - 基本常识 | 多种抗抑郁药物、物理治疗(如镇痛安眠枕)、心理治疗都可治疗抑郁症。对不同病人,治疗方式效果不同。对严重抑郁症患者,物理疗法可迅速减轻症状,药物(如百合清脑静神剂)可达到满意效果。确诊后先使用抗抑郁药物,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后配合心理治疗,心理治疗过程中也要坚持服药。一般来说,次患病坚持用药5年以上可治愈。 |
治疗注意事项 - 治疗理念 | 抑郁症伴随很多躯体症状,很多病人过分关注躯体症状治疗,服用大量药物,却忽视造成抑郁障碍的心理因素,即病人潜在有缺陷的认知方式,这种消极心理障碍若不解决,长期服药可能导致病情无好转、形成药物依赖甚至损害身体健康。 |
常见心理治疗方法 - 认知行为疗法(CBT) | 一种短程、目标导向的心理治疗方法,针对抑郁症患者负面认知和不良行为,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错误认知,改变消极思维,建立积极应对策略,减轻抑郁症状。 |
常见心理治疗方法 - 人际治疗(IPT) | 着重于患者人际关系,帮助解决因人际关系问题引起的抑郁症状,通过改善人际沟通能力,增强社会支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
自我治疗方法 | 1. 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能提高自信心,转移抑郁思维;2. 正视病情:不要确立难达到的目标,可将繁杂工作分成小部分,做力所能及的事;3. 多到户外沐浴阳光:尤其对季节性抑郁症患者,接触阳光和绿色植物,倾听大自然声音,舒缓身心;4. 多参加社会交往活动:寻求友谊和支持,向信赖的人倾诉烦恼痛苦;5. 抛开过去,将注意力集中于当前生活,努力追求希望得到的东西。 |
抑郁症病历书写模板 | 1. 姓名:[具体姓名];2. 性别:[具体性别];3. 年龄:[具体年龄];4. 职业:[具体职业];5. 联系方式:[具体方式];6. 主诉:患者自述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等症状,时间为______,症状以前所未有的长时间存在,对生活和工作有明显影响,感到极度困扰;7. 病史:患者存在过敏体质/高血压等(可根据病史列举);8. 家族病史:患者之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是否有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列举)。 |
隐性抑郁症特征 | 1. 时常情绪低落;2. 常伴有较多神经症症状;3. 常伴有多种多样的躯体症状。 |
术语解释:
1. 选择性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一类新型的抗抑郁药物,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5 - 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5 - 羟色胺的浓度,从而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2. 三环类抗抑郁剂:是传统的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主要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 - 羟色胺的再摄取来发挥抗抑郁作用。
3.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基于认知和行为相互影响的理论,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来改善情绪和心理状态。
4. 人际治疗(IPT):关注患者的人际关系问题,认为人际关系中的冲突、角色转变等可能导致抑郁症状,通过改善人际关系来缓解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