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方面 | 适用情况 | 具体治疗方式 | 治疗要点及注意事项 |
---|---|---|---|
心理治疗 | 轻度孕期抑郁症 | 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家庭和婚姻治疗 | 鼓励和支持孕妇表达和宣泄不良情绪,帮助其认识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争取家人更大的理解和支持 |
普遍适用情况 | 认知行为治疗(CBT) | 通过纠正患者的负性思维模式来解决其心理问题 | |
人际关系治疗(IPT) | 关注患者妊娠期的角色转变和人际功能 | ||
多数查出抑郁症的孕妇 | 认知心理治疗 | 纠正抑郁症患者的不良认知,从而改善情绪 | |
药物治疗 | 抑郁情绪特别明显,导致孕妇睡不好、吃不好、有不想活的强烈想法(孕中期,怀孕4 - 6个月) | 选用不良反应较小的抗抑郁剂,如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氟西汀等 | 24小时监护孕妇,注意观察孕妇的情绪和不良反应,检测胎儿指标 |
严重抑郁、反复发作性抑郁或合并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者 | 抗抑郁剂治疗(未明确提及具体药物) | 治疗时需要精神科医生和妇产科医生的通力合作,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做到个体化治疗 | |
FDA妊娠安全等级分级情况:目前市面上可买到的抗抑郁药物多为C级以上,盐酸丁螺环酮和枸橼酸坦度螺酮为B级 | C级以上药物可能对孕妇及胎儿产生潜在风险,B级的盐酸丁螺环酮和枸橼酸坦度螺酮作用微弱,只能作为辅助治疗 | ||
孕期抑郁症情绪缓解后 | 生产后系统用药治疗 | - | |
消极情绪非常明显,存在自伤观念 | 终止妊娠后进行系统治疗 | - | |
电休克治疗(ECT) | 药物治疗无效者 | 电休克治疗 | 治疗时需要精神科医生和妇产科医生的通力合作,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做到个体化治疗 |
术语解释:
- 认知行为治疗(CBT):是一种通过纠正患者负性思维模式来解决心理问题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以改善情绪和心理状态。
- 人际关系治疗(IPT):主要关注患者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妊娠期的角色转变和人际功能,通过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来缓解心理压力和抑郁症状。
- 电休克治疗(ECT):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大脑来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酌情使用。
- FDA妊娠安全等级分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根据药物对胎儿的危害程度进行的分级,分为A、B、C、D、X五级,级别越高,对胎儿的潜在风险越大。
背景信息:传统观点认为妊娠是罹患精神障碍的一个保护因素,但研究发现妊娠期妇女可以出现多种心理问题,尤以妊娠期抑郁症为常见。妊娠期抑郁症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利影响。2009年美国心理学会和妇产科学会在耶鲁大学共同制定了《妊娠期抑郁症治疗指南》,为妊娠期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