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信息 | 详情 |
---|---|
方剂名称 | 一贯煎 |
出处 | 《柳州医话》《续名医类案》 |
组成 | 北沙参(10克)、麦门冬(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15 - 30克)、枸杞子(12克)、川楝子(5 - 10克) |
用法 | 水煎服,原书剂量缺,按常规剂量酌定;水煎,去渣温服。口苦干燥者,加黄连 |
功效 | 滋养肝肾,疏肝理气,滋阴疏肝 |
主治 | 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或虚弦;也可治疗疝气瘕聚;现用于胃溃疡、胃炎、慢性肝炎、肋间神经痛、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属肝肾阴虚者 |
临床应用病症 | 更年期综合征、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化疗后肝损、糖尿病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征治疗方案 | 选择更年期综合征患者276例,用一贯煎加味口服,每日1剂,用水煎汁300毫升,早、中、晚各服100毫升,15日为1个疗程,治疗1 - 6个疗程,期间禁辛辣食品 |
糖尿病抑郁症相关情况 | 据资料统计,糖尿病抑郁症的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2 - 3倍,WHO 1993年以来开展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抑郁患病率为21.8% - 60.8%。糖尿病患者的抑郁常带有隐匿性,易与糖尿病本身的并发症相混淆,综合医院中抑郁的漏诊率高达40% - 50%。赵成梅从2002年6月 - 2005年8月采用一贯煎加味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 |
方解 | 方中重用生地滋阴养血以补肝肾为君;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配合君药滋阴养血生津以柔肝为臣;更用少量川楝子疏泄肝气为佐、使,共奏滋阴疏肝之功 |
方歌 |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枸杞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疏肝气,阴虚肝郁此方良 |
方义 | 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肾阴血亏虚,肝体失养,则疏泄失常,肝气郁滞,进而横逆犯胃,故胸脘胁痛、吞酸吐苦;肝气久郁,经气不利则生疝气、瘕聚等症;阴虚津液不能上承,故咽干口燥、舌红少津;阴血亏虚,血脉不充,故脉细弱或虚弦。肝肾阴血亏虚而肝气不舒,治宜滋阴养血、柔肝舒郁 |
服用时长 | 本方服用多长时间为宜没有固定的时间,因病情程度、个人体质等不同,存在个体差异 |
禁忌 | 有停痰积饮的患者忌服;本方禁忌尚未明确,应在医生辨证指导下使用 |
其他作用 | 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降低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水平,减轻肝脏炎症和损伤 |
术语解释: -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是肝功能检查中的重要指标。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当肝细胞受损时,谷丙转氨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谷草转氨酶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其次为肝细胞,当肝脏或心肌受损时,谷草转氨酶也会进入血液,使血液中该酶的水平上升。所以这两个指标升高常提示肝脏可能存在炎症或损伤。 - 疝气瘕聚:“疝气”通常指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有腹股沟疝等。“瘕聚”指腹腔内有可扪及的包块,时聚时散,多因气机不畅所致,与现代医学中的一些腹部肿物或功能性的腹部包块类似。 - 疏肝理气: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使用药物或其他手段来调节肝脏的气机,使肝气得以顺畅运行。肝脏在中医理论中主疏泄,若肝气郁结,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胸胁胀痛、情绪抑郁等,疏肝理气可以缓解这些症状。 - 滋阴养血:也是中医的治疗方法,是指滋养阴液、补充血液。当人体出现肝肾阴虚、阴血不足的情况时,会表现出如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等症状,滋阴养血可以改善这些症状,增强人体的阴液和血液储备,从而达到身体的阴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