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类别 | 具体药物 | 作用机制 | 适用症状 | 服用方法 | 注意事项 |
---|---|---|---|---|---|
抗抑郁药 | 选择性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 | 增加5 - 羟色胺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调控神经递质水平 | 抑郁症,可改善睡眠状况 | - | 部分药物可能引起或加重失眠 |
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多塞平、氯米帕明 | 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对H1R有阻断作用(如多塞平) | 抑郁症,改善情绪和睡眠 | - | - | |
血清素 - 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文拉法辛、多奈哌齐 | 调节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 | 抑郁症伴有失眠 | - | - | |
NE和特异5 - HT抗抑郁药物:米氮平 | 促进NE和5 - HT神经传递,阻断5 - HT2和5 - HT3受体及H1受体 | 改善失眠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增加睡眠 | - | - | |
新型抗抑郁药:阿戈美拉汀 | 激活褪黑素受体和拮抗5 - HT2c受体,调节生物节律 | 治疗成人重度抑郁障碍,解决抑郁和睡眠问题 | - | 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 |
安眠药 | 苯二氮卓类药物: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地西泮 | 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 | 失眠,提高睡眠质量和延长睡眠时间 | - | - |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佐匹克隆、唑吡坦 | 增强脑内γ - 氨基丁酸受体活性 | 针对入睡困难 | 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 |
氯硝西泮 | 对焦虑型失眠有镇静作用 | 焦虑型失眠 | 睡前口服 | 常见不良反应有嗜睡、乏力等 | |
阿立哌唑 | 调节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平衡 | 精神分裂症及相关障碍,改善抑郁情绪 | 口服给药,剂量个体化调整 |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 |
利培酮 | 减轻抑郁症状,促进睡眠 | 精神分裂症及相关障碍 | 起始剂量小,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 | 常见副作用有运动障碍、口干等 | |
抗精神病药物 | 奥氮平 | 缓解由抑郁症引起的睡眠障碍 |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 睡前服用 | 常见副作用包括体重增加、代谢异常等,长期使用应监测血糖和血脂水平 |
中成药 | 解郁安神颗粒 | 疏解肝郁、安抚心神、稳定情绪 | 抑郁失眠、心烦易怒、精神不集中等 | - | - |
解郁丸 | 调畅肝气、疏通淤滞、滋养心灵、安定神志 | 抑郁失眠、焦虑障碍等 | - | - | |
舒眠胶囊 | 疏解肝郁、宁心安神 | 肝郁伤神所致的失眠多梦、急躁易怒等 | - | - | |
乌灵胶囊、逍遥丸 | - | 缓解情绪和失眠症状 | - | - |
术语解释: - 5 - 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对情绪、睡眠等生理功能有重要影响。 - 去甲肾上腺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参与调节情绪、觉醒等过程。 - 神经递质: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 苯二氮卓类药物:一类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等作用的药物。 -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新一代的催眠药物,作用机制与苯二氮卓类不同。 - 突触后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的信号。 - 组胺H1受体(H1R):组胺的一种受体,与过敏、睡眠等生理过程有关。 - 褪黑素受体:能与褪黑素结合的受体,参与调节生物节律和睡眠 - 觉醒周期。 - 5 - HT2和5 - HT3受体:5 - 羟色胺的受体亚型,参与多种生理和心理功能的调节。 - H1受体:组胺受体的一种,与睡眠和过敏反应等有关。 - 血清素:即5 - 羟色胺。 - γ - 氨基丁酸受体: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受体,增强其活性可产生镇静催眠作用。
备注: - 所有药物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 - 药物治疗通常需要结合心理疗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来获得更好的疗效,抑郁症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 随着现活节奏的加快,失眠和抑郁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失眠可能引发抑郁症,而抑郁症患者常伴有失眠症状,治疗时需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