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具体内容 | 治疗方法 | 相关说明 |
---|---|---|---|
治疗方法概述 | 心理疏导 | 与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交流 | 释放压抑情绪,减轻焦虑和压力,重建积极生活态度,改善负面思维模式 |
药物治疗 | 使用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 | 调整大脑神经递质水平,改善典型抑郁症状,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和调整剂量 | |
生活方式改善 | 规律睡眠、均衡饮食、适度运动 | 调节身体和心理状态,增加身体抵抗力 | |
社交支持 | 与亲人、朋友及支持性群体建立联系,进行自身疾病认知教育和心理教育 | 帮助患者走出社交孤立,减轻残留症状 | |
加强自我管理 | 自我观察,学习认知技巧,面对挑战和调节情绪,培养积极兴趣爱好 | 更好地管理抑郁症残留症状,提高自我认可和自尊 | |
其他治疗方式 | 电击疗法、磁刺激疗法等 | 适用于严重残留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不同症状治疗 | 疲劳感 | 莫达非尼辅助治疗,评估氟西汀等抗抑郁药作用 | 73% - 96%的抑郁症病人伴有疲劳感,莫达非尼使用方便、无滥用现象、耐受性好 |
情绪症状 |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疗法),社交支持 | 认知行为疗法改变负面思维,支持性疗法提供情感支持,社交减少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 |
认知症状 | 认知训练(做数学题、玩智力游戏等),药物治疗(SSRI) | 认知训练锻炼大脑,药物改善认知功能,良好生活习惯有帮助 | |
治疗策略建议 | 认知行为治疗结合 | 在抗抑郁药治疗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治疗 | 显著减轻残留症状,降低复发风险,追踪2年研究显示复发率降至25,对照组为80 |
药物治疗原则 | 贯彻充分剂量、足够疗程原则,尤其是疗程更长 | 16周的药物或心理治疗对多数患者痊愈和持续缓解不充分,保持急性期剂量维持可降低复发率 | |
联合用药探讨 | 联合使用2种不同类型抗抑郁药或不同药效学特征的SSRIs | 疗效和安全性需严谨临床试验验证,要平衡治疗效益与风险 | |
治疗阶段目标 | 急性期 | 药物(全)、心理(轻中、联合)、物理治疗(敏感、重);其他如光照治疗、运动治疗等 | 目标是症状缓解,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提高,时间为8 - 12周 |
巩固期 | 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阶段性物理治疗 | 目标是防止复燃,时间为4 - 9个月,保持急性期治疗方案、药物剂量、使用方法不变 | |
维持期 | 急性期及巩固期有效的方法继续使用足量治疗 | 目标是防止复发,一般时间为2 - 3年,敏感患者需更谨慎 | |
治愈评估 | 临床痊愈 | HAMD - 17≤7分或者MADRS≤10分,保持3周以上 | 主要指没有症状,强调疾病完全离开病人一段时间 |
功能痊愈 | HAMD - 17≤7分或者MADRS≤10分,保持4月以上 | 强调重获健康和力量,重获失去的社会角色,回归正常生活 |
备注: -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帮助患者战胜心理问题和改善情绪状态的心理干预方法。 - 选择性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常用的抗抑郁药物,通过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平衡来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睡眠问题。 - 三环类抗抑郁药:也是一种抗抑郁药物,但可能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使用时需谨慎。 - HAMD - 17: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用于评估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 - MADRS:蒙哥马利 - 阿斯伯格抑郁评定量表,也是评估抑郁症状的工具。 - 临床研究显示,抑郁症残留症状与社会心理功能损害呈线形关系,即使轻微残留症状也会损害社会功能,因此残留症状治疗对长期预后不良的病人尤为重要。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案需根据症状、病情以及医生建议确定。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及时就医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