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 | 详情 |
---|---|
抑郁症概述 |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也是一种心理障碍。患者会产生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甚至伴随躯体化症状表现以及有伤害自己的行为。其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是慢性病,治疗过程会反复。 |
能否治疗 | 抑郁症可以治疗,不是“不治之症”,可防可治。虽不能完全治愈,但通过治疗和护理能改善病情,大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后可回归正常社会活动。 |
治疗方式 |
|
治疗建议 |
|
日常护理及注意事项 |
|
复发预防 | 抑郁症复发受离婚、工作压力、人际冲突等社会心理因素影响,患者在积极治疗同时要积极预防复发,很多患者停药后易因恢复原来生活方式、压力积累和重大事件打击而复发。 |
术语解释:
- 三环类及四环类抗抑郁药物:是早期使用的抗抑郁药物,通过抑制神经递质的再摄取等机制来改善抑郁症状。
-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减少神经递质的降解,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 选择性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主要作用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 - 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5 - 羟色胺的浓度,达到抗抑郁效果。
- 5 - HT和NE再摄取抑制剂:可以同时抑制5 - 羟色胺(5 - 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再摄取,增强这两种神经递质的作用。
- 特异性5 - 羟色胺能抗抑郁药: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对5 - 羟色胺系统有特异性作用,可改善抑郁症状。
- 电抽搐治疗: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大脑,引起短暂的癫痫发作,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目的的方法。
- 重复经颅刺激治疗: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调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改善脑功能。
- 深部脑刺激:通过植入大脑的电极,发送电刺激来调节特定脑区的神经活动,用于治疗一些难治性的精神疾病。
-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以改善情绪和应对问题。
- 人际关系疗法:聚焦于患者的人际关系问题,通过改善人际关系来缓解抑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