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详情 |
---|---|
抑郁症现状 | 根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患病率为3.4。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
心理治疗医保现状 | 心理疾病治疗周期长,疾病负担重。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和康复治疗等只有少部分被纳入医保,大部分负担落在患者身上。层面已将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ADI)测评项目、精神障碍作业疗法训练两项康复疗法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按程序将部分心理治疗项目纳入本地区医保支付范围。 |
人大代表建议 |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钟灿提交《关于将“心理治疗”项目纳入医保统筹范围的建议》,建议将“心理治疗”项目纳入门诊慢性病统筹,由医保个人账户基金支付费用,以缓解患者经济压力,提高其就医主动性,完善医保体系。 |
医保局回复 | 针对钟灿建议,医保局指出2021年发布医疗保障待遇清单,明确重性精神病人药物维持治疗等可参照住院管理和支付。基本医保实行属地管理,各地纳入门诊慢特病保障的病种范围有差异,目前各地普遍已将重性精神病人药物维持治疗纳入保障范围。 |
抑郁症与大病统筹关系 | 抑郁症不属于大病统筹。大病统筹针对重大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等,有明确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费用相对可控。而抑郁症诊断需专业医生评估,治疗方式多样,病情易反复。但某些情况下,抑郁症患者可能通过购买特定商业保险产品或符合特定条件的社会保险政策获得部分报销。 |
抑郁症定义与症状 |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通常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等症状,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
心理健康重要性 | 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影响情绪、思维和行为。保持良好心理健康有助于应对生活挑战和压力。 |
预防抑郁症策略 | 1. 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公众对抑郁症认识,了解相关症状,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2.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3. 社交支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寻求社会支持,降低患病风险。 |
抑郁症治疗手段 | 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自我调适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合理饮食等可缓解抑郁情绪。病情严重时,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药物治疗分西医和中医:西医疗效明确,但早期有不良反应,起效慢,长期使用可能有肥胖、内分泌失调等问题;中医心身并调,强调治未病,治疗手段多。 |
抑郁症患者错误认知 | 抑郁症患者常存在“虚拟陈述”错误认知,将一切置于假设之上,纠缠过去,不接受现实,这是抑郁症治疗的阻碍之一。 |
专家治疗建议 | 赵颖琳建议,出现抑郁情绪且有社会活动功能障碍达两周的,应积极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医生会根据抑郁程度给予心理或药物治疗。家人配合很重要,应深入沟通,鼓励患者运动和社交,避免妄加评论。 |
中老年抑郁群体特点 | 除心理抑郁和社会活动排斥外,还会有胃肠消化不舒服(如胃痛、便秘或腹泻)、全身不明原因酸痛等躯体不适,但无具体器官病变。 |
术语解释:
- 门诊慢性病统筹:是指将一些常见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纳入医保门诊统筹范围,患者在门诊治疗这些慢性病时产生的费用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报销,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虚拟陈述:是认知行为疗法的一个概念,指将一切事情置于假设之上,而忽视事情的现实性。